媒体报道
发布日期:12月16日,2019年 字号
周应荣:26年熔炼 “铸”成中国大工匠

       在刚刚结束的“圣泉杯”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,来自玉柴的铸造工种技能大师周应荣一举夺得了第四名;而在9月,这位技能大师获评铸造行业操作技能最高荣誉“中国铸造大工匠”称号。



       周应荣,70后,高中毕业后进玉柴当了一名熔化工。在26年的熔炼浇注生涯中,他勤学苦研,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,获取了一项项荣誉,从一名普通的熔化工,成长为一名技术拔尖人才。


26年来一直奋斗在铸造一线


       高瘦、白净,戴着一副银边眼镜,周应荣看上去更像一位中学老师。在铸造车间见到他时,他正在和工人探讨技术问题。在机声隆隆的生产车间,周应荣可以轻易地发现生产中的小问题,这是他多年来练就的金睛火眼。

     “这个名次算是正常发挥吧。”谈起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第四名,周应荣淡然一笑。

      “相比往年,今年竞赛最大亮点是更加贴近企业和生产实际。”经验丰富的周应荣更习惯带着一种平常心参赛。他说,比赛不外乎是把平时的工作搬到赛场上,所以比赛就是比平时的技术。



       周应荣说,相对于荣誉,他更喜欢在车间里工作的那种获得感。他几乎每天都会深入车间,到各岗位上看看,和工人探讨技术上的问题,有时还会亲自动手,给新工人做示范。

     “看着一个个铸件浇注成功,那种快乐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。”也许在别人看来,熔化工的工作很枯燥,然而,周应荣却乐在其中。26年来,他一直扎根铸造一线,即使他现在已成为零部件事业部熔化技术领头人,车间仍然是他的“主阵地”。也正是这样在工作上精益求精,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和技能,让周应荣夺取了一项又一项的荣誉。


只要有机会,就往精里学、往深里研究


       1993年,18岁的周应荣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玉柴,成为一名熔化工人。“粗心,一滴开水伤人;细心,百吨铁水听话。”在工作中,周应荣对安全有了深刻的体会,这也激发了他那股倔劲。在他看来,做一名合格的熔化工,不但要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则,更要有过硬的技术。为了学到更多的铸造专业技能,车间里的活他抢着干,遇到难题他就紧抓不放,直至解决;他还主动跟师学习,冲天炉、中频炉熔炼技术、铸造工艺……只要有机会,他什么都往精里学,什么都往深里研究。

      2004年,玉柴两条12吨长炉龄水冷无炉衬冲天炉投用,但在随后的生产中经常出现“出硬渣死炉”“打炉后挂铁严重”等问题。“这种炉玉柴首次引进,根本没有经验可借鉴。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当时担任熔化班班长的周应荣决定用最笨的办法找出原因。周应荣大胆改变传统冲天炉高底焦大风量的操作习惯,先是改变底焦的高度,接着调整风量,大胆创新;有时一天下来,往往要多次改变操作措施;为了观察一个细小的变化,他在温度高达60多度的熔炉旁边一站就是半天。经过两年多的研究,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。



      2016年初,玉柴开发生产蠕铁材质气缸盖,由于多种原因,铸件缩孔废品率超过30%。为了解决这个大难题,原铸造事业部任命周应荣为项目组长。临危受命的周应荣天天蹲点现场组织攻关,一步步查找生产中出现的问题,然后制定试验方案,一遍遍调试。最后发现是砂芯的发气量大、排气不畅。“问题解决后,铸件缩孔废品率一下降到了1%以下,单项节约成本300多万元。”周应荣介绍道。后来,他的《降低S2000气缸盖缩孔废品率》项目,获得当年度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一等奖。

      2018年,为了提升铸件材质和降低材料成本,周应荣又带领团队开发国内外铸造企业应用较少的锑合金,研究出一套锑合金灰铁熔炼工艺,并在国六本体HT300气缸体和国五T3批产铸件上批量应用。


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国六高牌号HT300材料


       2017年,玉柴在国六产品采用了高强度、薄壁化技术,对气缸体铸件产品材质提出了新需求,由常规HT250升级到本体HT300。“随着发动机的升级换代以及各项性能的提高,国际先进铸造企业的发动机缸盖铸造技术已向高强度、薄壁化等方向发展。”周应荣说,玉柴当时还没有本体HT300材质工艺,本体HT300材料开发、应用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到玉柴国六产品的开发进度。

       当年4月,玉柴铸造事业部成立材料开发项目组研发新材料,周应荣担任项目试验的负责人。“没有可借鉴的资料和经验,工艺技术积累几乎为零,难度之大可想而知。”周应荣找来大量相关书籍一通硬啃,不明处就上网查、找人教。那段时间,他不是在办公室里啃书本,就是在车间做试验。

      但尝试过无数种熔炼配方,均未成功。不通则变!为此,周应荣到国内先进铸造企业对标学习,结合玉柴实际优化熔化工艺。周应荣说,当时国内没有生产如此高的灰铁牌号工艺可借鉴,只能从精细化控制方法、理念、新材料应用等进行学习转化。



       回来后,周应荣根据所学,带领团队进行了50多次的试验。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,成功开发出本体HT300材料并应用到玉柴国六K系列发动机气缸体上,使玉柴K08机型在2018年10月通过了国六b认证,成为国内首款拿到认证的柴油发动机。

       26载上下求索,周应荣主持和参与开发本体250MPa、本体300MPa、RuT450等多种国六产品高牌号材料,2015-2018年主持完成公司新材料开发、现场疑难问题、技术降本等7个项目,均获得“玉柴高技能人才技术成果奖”,综合效益5466万元;26载精益求精,周应荣获得“国家授权专利”7项,用智慧和汗水浇铸出一份优秀的人生答卷。


 (玉林晚报 王耀前 梁桂香  通讯员 李仁辉